台東金峰鄉南迴線賓茂及壢坵部落,今(18日)凌晨疑似發生集體食物中毒案件,造成12人送醫,其中3人死亡,初步了解疑似是吃了83歲阿嬤用葉子包了內餡有蝸牛、豬肉及竹筍的小米粽,阿嬤先食用後身體不適,送醫後不治,家屬深夜守靈時也吃下她生前包的小米粽,結果陸續爆出疑似食物中毒的案件,不過法醫高大成根據相關資料研判,提出其他可能死因。
這起中毒事件,目前已造成12人送醫,其中3人死亡,症狀多為嘔吐、抽搐且氣管阻塞等,外界認為這起案件的主因為「蝸牛」,猜測是蝸牛身上含有大量的寄生蟲所導致,甚至還有不少人想起多年前的「金蘭醬油家族蝸牛滅門案」,不過,《EBC東森新聞》訪問法醫高大成,則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蝸牛不是主因。」
高大成表示,如果蝸牛是經煮熟後才食用,則有可能不是主要釀禍原因,也有可能是包小米粽的葉子與蝸牛身上的某種物質產生有毒的化學反應,才會導致中毒,例如鉀離子或氰酸鉀類等。
高大成提到,如果檢驗結果沒有毒物反應,則有可能是化學物質的中毒,可能是包的葉子有問題,例如像是八角蓮等劇毒植物,如果是葉子產生有毒的化學反應,則會在短時間內呼吸衰竭或死亡,與「金蘭醬油家族蝸牛滅門案」因為吃了生蝸牛致死不太相同。
另外,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 顏宗海:寄生蟲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兩小時內就引起多重器官衰竭,我想這個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不能排除。
這起案件目前仍有待檢驗結果出爐,才能知道確切死因,不過,陳環霖醫師也提醒,蝸牛其實本身滿多寄生蟲的,所以其實如果可以的話,盡量是建議不要食用蝸牛,尤其是生食蝸牛,造成一些感染,造成甚至致命的一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