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後壁湖海域近日再度傳出人船爭道意外,三名潛水客遭漁船螺旋槳打中,導致輕重傷。儘管潛水活動全程依規操作,卻仍因作業船隻未注意浮力袋標示而釀成事故,凸顯海上使用權限混雜下的潛在危機。
事故發生於週六,當時三名潛水客在後壁湖外海潛水,不料遭一艘漁船行駛過程中螺旋槳波及。雖然事發海域屬於遊憩與作業共用區域,但潛水人員事先已依規設置浮力袋作為水面警示,仍無法避免意外。
實際上,後壁湖一帶長期為熱門水域遊憩區域,遊客眾多,但也常與進出作業的漁船發生路權衝突。早在2011年,當地曾發生潛水客誤入航道、浮出水面時遭膠筏螺旋槳擊中致死的事故。為避免憾事重演,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已規範後壁湖漁港水域,明確劃分航道與遊憩區。港區航道外延伸約400公尺設有浮球標示,禁止無動力遊具與潛客進入。
然而,進入外海後則屬於潛水與商業作業共用區域,雙方須互相配合。當地潛水業者陳姓船長指出:「從以前到現在,那個點就是,我們在做潛水很多都會下去的觀光潛點,也是墾管處規定範圍對。」
針對這起事件,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潛水客未違反任何規定,責任應回歸作業船隻未善盡注意義務。未來將持續加強海域使用宣導,也呼籲憩業與漁業雙方彼此配合,避免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