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亞洲 生活 孫嘉蕊/遠方的悲慘世界

孫嘉蕊/遠方的悲慘世界

  • 05/18/2025 18:59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和平影展,播映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No Other Land》。該片由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青年以巴索,與以色列記者艾法共同記錄,以色列軍隊如何在加薩地區摧毀巴勒斯坦村莊,逐步蠶食土地,展現種族霸凌的現實。

數百年的種族衝突,自鄂圖曼帝國時期以來,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就在這塊上帝應許的奶與蜜之地,一再上演種族仇恨。1948年,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的反對聲中建國,猶太人重返先人故鄉。曾經流亡世界、四處漂泊的猶太人,展現「此去別無退路」的決心,以小擊大,在回教大國環伺的土地上重建家園。

然而,被地理切割的加薩走廊,無法獲得隔著以色列領土的巴勒斯坦自治區的有效保護。這裡的巴勒斯坦人不斷遭遇以色列軍方的霸凌與驅趕,卑微地死守家園。

加薩走廊存在兩種人:一種是擁有一切的以色列人,一種是一無所有的巴勒斯坦人。在曾經和平協議生效期間,巴勒斯坦人還能進入以色列工作或就學,卻必須經歷毫無尊嚴的邊境安檢。最經典的畫面,就是以色列全副武裝的士兵驅趕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平民。

以索巴從父親那一代就開始抗爭。他雖然在以色列取得法律學位,卻只能從事勞力工作。歷經幾十年的欺凌,巴勒斯坦人對驅趕他們的以色列士兵說:「你們以前也曾這樣被對待,你們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們?」

當恐怖組織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後,鷹派總理納坦雅胡展開無差別轟炸,學校、醫院皆成攻擊目標。即使聯合國將納坦雅胡列為戰犯,仍無法阻止以色列對加薩走廊的報復性殺戮。

但悲慘的遠方不只加薩。巴基斯坦與阿富汗,同樣是回教國家,長年受恐怖主義與塔利班政權的更迭所苦。數百萬阿富汗人淪為難民。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僅15分鐘,記錄了一位阿富汗青年的故事:貧瘠的土地、動盪的政局、困苦的人民。

青年阿布沒上過學,不識字,早早娶妻生子,全家的財產只剩下一隻羊。他決定參軍,希望能養活一家老小。離家時,他唱起情歌給太太聽——長期活在苦難中的人,對情緒的表達,不是哀傷痛苦,而是淡淡唱著:「當兵,就是準備隨時捨命。」

相較之下,加薩走廊至少還有手機、電視、家庭、群體生活。阿富汗之貧困,則窮得無邊無際,是無望的大地,也是無望的人生。

還有緬甸。在那裡,軍政府對數十萬羅興亞人進行種族滅絕。即使到了今日,依然有許多人在槍口下,毫無尊嚴地活著,只為求生。

然而,台灣人對這些遠方的苦難普遍無感。最關心的仍是俄烏戰爭,因為俄羅斯之於烏克蘭,宛如中國之於台灣。

民主制度加速了人類文明的演進,資本主義卻也加快了財富向少數人集中的速度。網路扁平化了資訊,人們看到別人的富有、映照出自己的貧窮,和平共榮的理念,早已被自我保護主義所取代。全球右翼浪潮興起,選出一位又一位的狂人領袖。

川普以關稅開啟世界經濟大戰,模糊了實體戰爭的焦點。各國被美國關稅搞得焦頭爛額,誰還有餘力關心烏克蘭?誰還記得加薩走廊?更遑論早被遺忘的羅興亞人,與數百萬無處可去的阿富汗難民。

悲慘,在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