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聯社》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私募基金高瓴資本近日參與星巴克中國區的反向管理層路演,表達對收購星巴克中國業務的興趣,對此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星巴克拋售中國業務的消息,顯然與中國市場內捲情況嚴重有關,咖啡業者陷入低價競爭,面對有業者一杯咖啡最低只賣人民幣1.68元(大約新台幣7元),「這種極度內捲的殺價,中國星巴克當然跟不下去」。
謝金河在臉書表示,中國咖啡市場極度內捲,已衝擊到中國星巴克,最近高瓴資本正準備洽購,買下中國星巴克的經營權,尤其咖啡業者一連串的削價競爭,今年庫廸率先出重拳,一杯美式咖啡最低賣到人民幣1.68元,就連去年最早展開殺價的瑞幸也只能跟到一杯6.9元,「最尷尬的是中國星巴克,只能象徵性的降5元,最低價是23元人民幣,這種極度內捲的殺價,中國星巴克當然跟不下去。」
謝金河透露,經過一輪咖啡殺價競爭,如今瑞幸在中國擁有超過兩萬家門市,庫迪也有超過一萬家,反觀星巴克只有7750家,至於營收表現方面,今年首季瑞幸營收高達12億美元,星巴克僅7.4億美元,同店銷售也比去年減少8%,在中國的市占率也從2019年的34%急降到去年的14%,「過去到星巴克喝咖啡還有一份尊榮感,如今被價格打敗,且情況持續惡化。」
根據他的說法,過去20年來,中國的星巴克是全球星巴克最具成長力的亮點,如今卻成為拖油瓶,「去年星巴克全球營收90.7億美元,衰退3.2%,淨利25.4億美元,衰退25.4%,眼看情勢不對,星巴克放出消息要出售中國的經營權,這意味著中國咖啡市場內捲,連實力強大的星巴克也挺不下去!」
他列舉台灣為例,指稱2014年統一企業和星巴克互換股權,統一拿中國的股份交換台灣的股份,統一持有台灣的星巴克100%股權,從財報來看,開曼控股第一季純利20.35億台幣,獲利直追統一超商,成為統一的生蛋金鷄,此外統一超商的City Coffee在23年營收超過170億元,去年可能超過200億元,各大超商的咖啡業績也都顯著成長,就連路易莎去年營收也有23.92億元,「對照中國極度內捲,台灣的咖啡市場沒有捲,而且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10年前羅智先把中國星巴克換成台灣星巴克,用現在的情況來看,反成了高明的交易!」
(封面示意圖/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