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艋舺》中客串,還曾登上CNN的萬華百年魷魚羹店「兩喜號」,最近發出聲明,點名有其他小吃店取名兩喜好,一家是號碼的號,另一家是喜好的好,還都賣肉羹、滷肉飯,疑似想混淆顧客,不排除提告侵權。
生魷魚塊配上條狀旗魚羹,一匙舀起滿滿料,配上一碗招牌滷肉飯或炒米粉,許多人到兩喜號必點一套。聽到這店名,是否覺得有點耳熟。電影《艋舺》:「五碗帶走廟口要的。」
因為廟口要的,就是這一碗,從1921年開業至今,甚至連蔡英文都帶CNN記者來捧場,只不過現在店家發出聲明,說近期收到很多顧客反應,發現有其他店家用極度相似店名在外送平台還賣類似品項,他叫兩喜號,他就叫兩喜好,疑似試圖混淆。店家極力撇清,要客人認正牌。但兩喜號兩喜好,這命名到底是想蹭,還是巧合?
《EBC東森新聞》實際找到在外送平台上的兩喜好,它就位在新北中和,但就這麼巧,兩喜號老闆22日發文,兩喜好22日到29日通通休息,打訂餐電話一樣直接轉語音信箱。店休時機耐人尋味,兩家店同樣都有羹湯滷肉飯,但會不會搞混,見人見智。民眾:「一個好一個號,兩個賣的又不一樣,一個在萬華一個在中和,兩喜好十多年前就在這邊做滷肉飯,最近改名字吧。
而有商標侵權風險的其實不只這家,因為兩喜號同時註冊了双喜號、魷喜君、丸米醬好幾個商標。中崙市場內就有另一家双喜號完全同名,賣的是甜不辣和麵線,但這樣到底算不算侵權。律師李育昇:「在發音或文字上,接近他人商標圖樣,如果可能導致消費者混淆,還是有侵害他人商標疑慮。」
但如果註冊了商標沒使用,另一家業者在不知情況,叫同個名就不一定告的成。畢竟兩喜號熬了百年才攢到這名,餐飲同業命名踩到線,難免覺得被卡油吃豆腐。